一、原材料控制:確保成分精準與純凈度
合金成分設計
陽極氧化料需嚴格控制 Si、Fe、Cu、Mn 等元素含量(如 6063 合金:Si 0.2%~0.6%,Fe≤0.35%,Cu≤0.1%),避免雜質超標導致氧化膜發黑、出現斑點。
優先選用高純度原鋁(如 Al99.70 以上),搭配光譜純級合金添加劑(如硅鐵、鋁錳中間合金),減少雜質帶入。
原材料預處理
原鋁錠、回爐料需清除表面油污、氧化皮及水分(可預熱至 150~200℃烘干),防止熔體吸氣或產生夾雜。
回爐料比例控制在 30% 以內(尤其氧化廢料需嚴格篩選),避免低熔點雜質(如 Zn、Pb)累積。
二、熔煉過程控制:減少氣體與夾雜
熔煉溫度管理
熔煉溫度控制在 720~760℃(6 系合金為例),避免超溫(>780℃)導致鋁液氧化燒損加劇、晶粒粗大。
采用階梯式升溫(室溫→300℃→600℃→目標溫度),減少熔體溫度波動。
除氣與精煉
除氣:使用氮氣(純度≥99.99%)或氬氣通過旋轉噴頭進行精煉,流量 0.5~1.0 L/min?t,時間 15~20 分鐘,確保氫含量≤0.15 mL/100g(避免鑄件產生氣孔)。
除渣:加入精煉劑(如 Na?AlF?基復合鹽),用量 0.3%~0.5%,靜置 10~15 分鐘后扒渣,確保熔體純凈度(目視無明顯浮渣)。
熔體保護
熔煉過程中覆蓋惰性氣體(氮氣)或熔劑(如精煉鹽),防止鋁液直接接觸空氣產生氧化渣(Al?O?)。
避免工具(如攪拌槳、舀勺)帶入水分或油污,使用前需預熱至 200℃以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