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性陽極在運行過程中需通過電氣性能測試、環境參數監測、外觀檢查及數據分析等多維度手段,實時評估其保護效果與健康狀態。以下是具體的監測方法、技術指標及操作要點:
一、電氣性能核心監測指標
1. 接地電阻(陽極體電阻)
測試方法:
采用四極法(電流極、電壓極、陽極、地極)或智能接地電阻測試儀,斷開陽極與被保護結構的連接,直接測量陽極體對地電阻。
標準值:
新安裝陽極電阻應≤設計值的 1.2 倍(如設計值 5Ω,實測應≤6Ω);
運行中若電阻較初始值升高**≥50%**,提示陽極芯體斷裂或回填層失效。
注意事項:
測試需在土壤濕度穩定時進行(避免雨后或灌溉后),消除水分對電阻的干擾。
2. 輸出電流與電流密度
測試方法:
在陽極回路中串聯高精度電流表(分辨率≤0.1 mA),直接讀取輸出電流;
電流密度 = 輸出電流 / 陽極有效表面積(需提前測量陽極長度及截面積)。
標準值:
電流密度需≤額定值(如銅芯陽極≤50 mA/cm2,石墨陽極≤20 mA/cm2),長期過載會導致芯體過熱老化;
相鄰陽極單元電流差值應 < 20%,若某段電流驟降可能為局部斷裂。
3. 電位分布(陽極極化電位與保護電位)
測試方法:
陽極極化電位:使用參比電極(如飽和甘汞電極)測量陽極表面對地電位,沿陽極長度方向每 5-10 米取一個測點;
被保護結構電位:在管道 / 儲罐等金屬結構上,每 10 米測量其對地電位(相對于參比電極),判斷是否處于有效保護區間(-0.85V 至 - 1.5V,CSE 標準)。
標準值:
陽極極化電位應穩定在 0.5V 至 1.2V(CSE),若突然正向偏移 > 200mV,可能為芯體接觸不良;
被保護結構電位若高于 - 0.85V,提示陽極輸出不足,需排查電流回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