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第一步:針對 “數據類故障”,按 “信號鏈路” 拆解定位
數據類故障的核心是 “信號傳輸中斷 / 失真”,需按 “測試設備→接線鏈路→核心元件(參比電極 / 分流器)→外部干擾” 的順序排查,逐一排除非故障環節。
1. 先排除 “測試設備與操作” 的問題(避免誤判)
優先確認是否為工具或操作失誤導致的 “假故障”,這是最易忽略的環節:
工具驗證:用校準過的備用萬用表(或專用陰極保護測試儀)重新測量,若讀數正常,說明原萬用表故障(如表筆接觸不良、檔位選錯);
操作檢查:
電位測試:確認萬用表檔位為 “直流電壓檔(DCV)”,表筆正負極正確(紅表筆接參比電極端子,黑表筆接被保護體端子);
電流測試:確認鉗形電流表檔位匹配(如直流檔),鉗口閉合緊密,無雜物遮擋。
2. 再排查 “接線鏈路”(信號傳輸的關鍵路徑)
接線端子松動、氧化、斷線是數據異常的高頻原因,需重點檢查 “被保護體 - 測試樁 - 參比電極 / 分流器” 的完整鏈路:
通斷測試:用萬用表 “通斷檔”(蜂鳴檔)檢測:
電位測試樁:測 “被保護體端子→被保護體本體”(如管道裸露點),若蜂鳴器不響,說明被保護體接線斷線;測 “參比電極端子→參比電極引出線”,不響則參比電極斷線;
電流測試樁:測 “分流器輸入端→輸入端電纜”“分流器輸出端→輸出端電纜”,不響則分流器接線斷線。
接觸電阻測試:用萬用表 “歐姆檔(Ω)” 測接線端子與電纜芯的接觸電阻,若電阻>1Ω,說明端子氧化 / 松動(正常應<0.5Ω),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銹跡、油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