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防爆原理:4 種主流防爆類型的 “安全邏輯”
不同防爆類型通過不同結構設計實現 “阻止爆炸”,需根據危險環境類型選擇,核心類型如下:
1. 隔爆型(Ex d):“爆炸限制在內部,不擴散到外部”
原理:箱體采用 “隔爆外殼”,外殼能承受內部可燃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壓力(通常≥0.8MPa),且外殼縫隙(如蓋與箱體的配合面)滿足 “隔爆間隙” 要求(間隙越小、長度越長,越能冷卻并阻斷火焰)—— 即使箱內因故障產生火花引發爆炸,爆炸能量也會被外殼限制,火焰無法通過縫隙竄出引燃外部介質。
適用場景:爆炸性氣體環境1 區、2 區(1 區為 “可能頻繁出現易燃易爆氣體” 的高風險區域,如化工反應釜附近;2 區為 “偶爾出現” 的低風險區域),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類型。
2. 增安型(Ex e):“從源頭減少點火源”
原理:通過優化結構和元件選型,降低箱內產生電火花、高溫的可能性 —— 如選用耐高溫導線、加強絕緣防護、避免元件過熱,外殼雖不具備 “抗爆炸壓力” 能力,但能防止外部介質進入,且內部無點火源。
適用場景:僅適用于爆炸性氣體環境2 區(低風險區域),不可用于 1 區;常見于照明回路、控制回路的接線箱。
3. 本質安全型(Ex ia/ib):“能量低到無法引燃”
原理:通過限制箱內電路的電壓(≤36V)、電流(≤100mA),使電路即使在短路、斷路等故障狀態下,產生的電火花能量或高溫也遠低于易燃易爆介質的 “最小點火能量”(如氫氣的最小點火能量僅 0.017mJ),從根本上杜絕點火可能。
分類與場景:
Ex ia:適用于0 區、1 區、2 區(0 區為 “長期存在易燃易爆氣體” 的極高風險區域,如儲罐內部);
Ex ib:適用于1 區、2 區;
特點:需與 “本質安全型儀表 / 設備” 配套使用,常見于儀表信號回路(如壓力變送器、溫度傳感器的接線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