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降避雷針的工作原理可拆解為兩大核心體系:防雷本質原理(與固定式一致,基于尖端放電和接地引雷) 和高度調節原理(區別于固定式的核心,基于機械 / 電動驅動實現伸縮) 。兩者協同作用,既滿足 “引雷、泄雷” 的防雷核心需求,又實現 “高度可調” 的靈活防護功能。
一、核心防雷原理:與固定式避雷針一致(尖端放電 接地泄流)
無論高度是否可調,所有避雷針的防雷本質都遵循 **“主動引雷、安全泄流” 邏輯,通過三個關鍵環節將雷電能量導入大地,避免保護對象受損:
1. 接閃:主動吸引雷電(尖端放電效應)
升降避雷針的頂端同樣裝有接閃器(通常為銅制 / 不銹鋼針尖,尖端設計),其核心作用是利用 “尖端放電” 原理成為雷電的優先擊中目標:
當云層中積累大量電荷(正 / 負)時,地面物體(如避雷針)會感應出相反電荷;
由于避雷針針尖曲率極大,電荷會在尖端高度集中,形成強電場,擊穿針尖與云層間的空氣(即 “尖端放電”),主動將云層中的雷電 “引導” 至自身,避免雷電擊中周邊的保護對象(如設備、建筑、人員)。
2. 傳雷:將雷電流傳導至接地系統
接閃器下方連接伸縮桿體(多為金屬材質,如不銹鋼、鋁合金,確保導電性能),其作用是作為 “電流通道”:
當雷電擊中接閃器后,強大的雷電流(可達數十至數百千安)會通過伸縮桿體快速向下傳導,避免電流在桿體中滯留或產生擊穿風險(桿體需滿足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導電截面積,防止被雷電流熔化或燒毀)。
3. 泄雷:將雷電流安全導入大地
伸縮桿體底部連接接地裝置(由接地極、接地母線、接地網組成,材質多為鍍鋅鋼、銅材),是防雷的 “最后一道關鍵環節”:
雷電流通過桿體傳導至接地裝置后,會被接地網分散到周圍土壤中,最終緩慢釋放到大地,避免雷電流在地面形成高電位差(即 “跨步電壓”)或反擊電壓(損壞設備電路),確保周邊環境安全。
注:這一步與固定式避雷針完全一致,接地電阻需符合國家標準(通常要求≤10Ω,特殊場景如通信站需≤4Ω),否則雷電流無法有效泄放,可能引發安全事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