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安裝注意事項
安裝需遵循 “貼合、導電、防損傷” 原則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保護失效或陽極過早消耗:
1. 安裝前準備:排查基礎條件
表面處理:被保護管道(或金屬設施)的接觸部位必須徹底除銹、除漆、除油污(可用砂紙打磨至露出金屬本色,或用溶劑清洗油污)。若表面有氧化層、涂層殘留,會阻礙陽極與管道的導電接觸,導致 “虛接”,陽極電流無法傳遞至保護部位。
陽極檢查:確認鐲式陽極外觀無裂紋、變形、腐蝕痕跡,合金成分符合 GB/T17731-2004 標準;檢查陽極附帶的導電螺栓、卡箍(若有)是否完好,接觸端子無氧化銹蝕。
環境評估:測量安裝區域土壤的濕度、pH 值(可用便攜式檢測儀),若土壤過于干燥(含水率<10%),需提前在陽極周圍填充濕潤的膨潤土或石膏混合物(提高土壤導電性);若土壤酸性過強(pH<5)或堿性過強(pH>9),需評估是否需搭配緩蝕劑,避免陽極自腐蝕加速。
2. 安裝操作:確保貼合與導電
定位與固定:優先安裝在管道的接頭、彎頭、閥門、三通等易腐蝕部位(這些部位電流密度需求高,易因應力集中或涂層破損引發局部腐蝕)。將鐲式陽極直接套在管道上后,用配套卡箍或螺栓緊固,確保陽極內圈與管道表面緊密貼合(間隙不超過 0.5mm),避免因松動導致接觸電阻增大。
導電連接:若陽極與管道為分體式設計(非直接貼合),需用銅芯導線(截面積≥6mm2) 連接陽極的導電端子與管道,導線兩端需用壓接端子緊固,且接頭處需做防腐處理(纏繞防腐膠帶或涂刷防腐涂料),防止接頭氧化生銹影響導電。
回填要求:埋地安裝時,陽極周圍需回填細土或專用回填料(如石膏 膨潤土 硫酸鈉混合物) ,禁止直接回填石塊、硬土塊(避免劃傷陽極表面氧化膜);回填時分層夯實,確保陽極與土壤充分接觸,減少空氣間隙(空氣會導致陽極局部 “鈍化”,降低電流輸出)。
3. 避免干擾:隔離外部影響
遠離雜散電流源:安裝位置需避開高壓電纜、電氣化鐵路、接地網等可能產生雜散電流的設施(距離至少 5m)。雜散電流會導致陽極異常消耗(如被反向極化),縮短使用壽命。
與其他陽極間距:若同一管道需安裝多個鐲式陽極,相鄰陽極間距需≥3m,避免陽極之間形成 “電流干擾”,導致局部保護電流分布不均。
二、維護注意事項
維護需定期監測 “陽極狀態、保護效果、環境變化”,及時處理異常問題:
1. 定期監測:掌握核心指標
陽極外觀檢查:每 6-12 個月開挖檢查(或通過管道檢測機器人觀察)陽極表面狀態,若發現陽極出現嚴重點蝕、開裂、體積消耗超過 70% ,需立即更換(剩余體積不足會導致輸出電流驟降,保護失效);若表面僅形成均勻的淺腐蝕層(灰白色氧化鎂膜),屬于正常反應,無需處理。
電化學性能檢測:
電位測量:用參比電極(如硫酸銅參比電極)測量被保護管道的陰極電位,正常保護電位應在 **-0.85V~-1.25V(相對于 Cu/CuSO?電極)** 。若電位高于 - 0.85V(如 - 0.7V),說明保護不足,需檢查陽極是否虛接、土壤導電性是否下降;若電位低于 - 1.25V(如 - 1.3V),可能存在 “過保護”,需減少陽極數量或降低陽極輸出(避免管道氫脆)。
電流測量: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陽極與管道之間的連接導線電流,若電流明顯下降(如從初始 2A 降至 0.5A 以下),可能是陽極消耗過多或土壤干燥導致導電不良,需針對性處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