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于標準參比電極的校準驗證
這是判斷精度的核心方法,通過與已知精度的標準電極對比,直接評估探頭的測量偏差。
選擇標準參比電極
優先使用飽和硫酸銅參比電極(CSE) 或銀 / 氯化銀電極(Ag/AgCl),這類電極在土壤、水體中穩定性高,精度可達 ±2mV,且經過計量認證,作為校準基準。
校準操作步驟
將鋅極化探頭與標準參比電極并排埋設在同一環境(如相同土壤、溶液中),確保兩者間距≤30cm,避免環境差異影響。
穩定 24 小時后,同時測量兩者的開路電位(即自然腐蝕電位),記錄數據。
計算偏差:偏差值 = 鋅探頭測量值 - 標準電極測量值。
合格判定標準
實驗室或理想環境中,偏差需≤±5mV;
工程現場(如土壤、海水)中,偏差需≤±10mV(受環境干擾允許適當放寬)。
若偏差超過上述范圍,說明探頭精度不達標。
二、穩定性與重復性測試
精度不僅取決于單次測量準確性,還需考核長期穩定性和重復測量的一致性。
短期重復性測試
在同一環境中,連續 10 次測量鋅探頭的電位,計算標準差(σ)。
合格標準:σ≤3mV(數據波動小,重復性好)。若 σ>5mV,說明探頭存在接觸不良或信號干擾,精度不足。
長期穩定性監測
定期(如每周 1 次)記錄探頭電位,連續監測 3 個月,觀察電位漂移量。
合格標準:累計漂移量≤10mV。若漂移過快(如每月>8mV),可能因電極腐蝕、膜污染導致,精度不符合要求。
|